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古代文體研究
Ancient Chinese Style Studies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程章燦 
課號
CHIN7347 
課程識別碼
121 M085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中文研討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文體研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本課程將以一學期的時間,圍繞中國古代文體研究的若干專題進行研析與論論,包括文體之起源、形式、結構、文類及其形成動因與文化意義等,所有研討,皆結合具體文類與歷史文本。課程主要涉及的文類有詩歌、辭賦、墓碑、墓誌、銘文,側重文本之形式與藝術及其對意義生成的影響。課程採取的是教師講授與師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 

課程目標
培養博、碩班研究生關於中國古代文體的專業知識,拓展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視角,進而培養博、碩班研究生在廣泛鈎稽相關文獻資料基礎上進行學術歸納和理論提升的研究能力。 
課程要求
1.依照課程安排進度做好課前準備,研讀相關參考典籍、論文,提前準備發言概要,以便順利進行課堂討論。
2.學期末完成學期報告一篇。
3.無故缺席一次扣總分2分,缺席5次以上,取消上課資格。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簡宗梧撰,《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吳訥著,《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逯欽立校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褚斌傑著,《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簡宗梧著,《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啟功等著,《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徐師曾撰,《文體明辯》,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簡宗梧著,《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程章燦著,《石學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鄺健行著,《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店,1999年
吳承學著,《中囯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
鄭毓瑜著,《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程章燦著,《魏晉南北朝賦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許東海著,《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身影》,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龔克昌著,《中囯辭賦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葉國良,《冠笄之禮的演變與字說興衰的關係——兼論文體興衰的原因》,載葉國良等《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許東海著,《另一種鄉愁:山水田園詩賦與士人心靈圖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4年
李士彪著,《魏晉南北朝文體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郭英德著,《中囯古代文體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黃金明,《漢魏晉南北朝誄碑文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鄭毓瑜著,《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城邦分公司發行,2005年
程章燦著,《賦學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許結著,《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中華書局,2005年
曹虹著,《中囯辭賦源流綜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郭建勳著,《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許東海著,《風景•夢幻•困境:辭賦書寫新視界》,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葉國良,《古典文學的諸面向》,臺北:大安出版社,2010年
何詩海著,《漢魏六朝文體與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吳承學、何詩海編,《中國文體學與文體史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吳承學著,《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相關論文可檢視論文集及網絡]
 
參考書目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簡宗梧撰,《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吳訥著,《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逯欽立校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褚斌傑著,《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簡宗梧著,《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啟功等著,《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徐師曾撰,《文體明辯》,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簡宗梧著,《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程章燦著,《石學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鄺健行著,《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店,1999年
吳承學著,《中囯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
鄭毓瑜著,《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程章燦著,《魏晉南北朝賦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許東海著,《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身影》,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龔克昌著,《中囯辭賦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葉國良,《冠笄之禮的演變與字說興衰的關係——兼論文體興衰的原因》,載葉國良等《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許東海著,《另一種鄉愁:山水田園詩賦與士人心靈圖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4年
李士彪著,《魏晉南北朝文體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郭英德著,《中囯古代文體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黃金明,《漢魏晉南北朝誄碑文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鄭毓瑜著,《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城邦分公司發行,2005年
程章燦著,《賦學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許結著,《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中華書局,2005年
曹虹著,《中囯辭賦源流綜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郭建勳著,《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許東海著,《風景•夢幻•困境:辭賦書寫新視界》,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葉國良,《古典文學的諸面向》,臺北:大安出版社,2010年
何詩海著,《漢魏六朝文體與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吳承學、何詩海編,《中國文體學與文體史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吳承學著,《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相關論文可檢視論文集及網絡]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報告、討論 
50% 
無故缺席一次扣總分2分,缺席5次以上,取消上課資格 
2. 
期末報告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講授:中國古代文體研究概說 
第2週
9/18  講授:賦體的起源 
第3週
9/25  講授:賦體的演變與發展 
第4週
10/02  討論:二十世紀賦體文學的命運  
第5週
10/09  講授:碑文的起源 
第6週
10/16  講授、討論:碑文的發展及其個人化傾向 
第7週
10/23  講授:墓誌文體的起源及其與世族的關係  
第8週
10/30  講授、討論:墓誌文體的結構及發展 
第9週
11/06  講授、討論:墓誌文體的格式與新變 
第10週
11/13  講授、討論:賦體 
第11週
11/20  講授、討論:碑文  
第12週
11/27  講授、討論:銘文 
第13週
12/04  講授:詩題與詩歌結構 
第14週
12/11  講授:題目與科舉文學 
第15週
12/18  講授、討論:同題共作與題畫詩 
第16週
12/25  講授、討論:詩律學研究中的新材料與新問題  
第17週
1/01  講授:岑參詩體與中亞文學 
第18週
1/08  討論、總結:中國古代文體研究之前景